找到相关内容14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激进与保守(1)

    和尚来邀圆瑛赴台弘法时,圆瑛因教务不能分身,特推荐太虚以代。这—方面反映山圆瑛已经名闻海内外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太虚的亲情与关照。太虚临行前,木犀香诗社友人多以诗送行,圆瑛亦以《秋风金粟散天香》一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4361704.html
  • 证严法师和慈济功德会

    为母亲增寿祈福」,也许是孝心感动了天吧!母亲的病奇迹似的不必开刀,服药而痊愈。   五年后父亲因脑中风骤逝,给了他很大的打击,探索父亲的去处促成他接触佛法的因缘。后来有一位友人指点他到慈云寺去找住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2961851.html
  • 二十世纪杜甫研究概述(1)

    提出新说的是冯至的《杜甫传》,该书认为,杜甫至秦州乃是因为此地有其从侄儿杜佐与友人赞公。朱东润的《杜甫叙论》则认为,杜甫之所以去秦州,是因为他想去蜀中投靠房琯、刘秩、严武等朋友,而秦州是当时由关中至蜀...

    杜晓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3061852.html
  • 山水诗情,佛理禅机——王维山水诗禅境初探

    浦深”,诗人无心于世事而归隐山林,与山月松风为伴,月下弹琴。在友人仕途坎坷而求法于诗人时,诗人却未作正面回答,而是以赞赏“松风吹解带,山月登弹琴”的隐逸情趣,来暗示回归本性、精神解脱的人生理想。王维的...

    石彦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162024.html
  •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

   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  ──从《复归佛陀的教导(一)》谈起   台大哲学所博士生 林建德  前言  今年(2004年)七月初,友人相赠《复归佛陀的教导(一)》一书(以下简称《复归(一)》);今年十月《法光》第181期以该书为主题,作大篇幅的报导、评论及访谈。对于“复归佛陀的教导”之相关论述(如“回归佛陀本怀”等),长期以来对台湾教界、学界而言并不陌生,不同的是,《复归(一)》提出新的概念(如“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4962284.html
  • 长老偈·长老尼偈故事(2)

    时有一外道友人名Kaniyani者,向僧抱怨道:“你追随佛陀,利养充足,我们却缺乏供养,苦不堪言。”僧说:“遵从佛说,可得真正的安乐,我入佛门决非为利养。”并说此偈加以开导。此外道听后也改信佛教,修成...

    释果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662391.html
  • “如来禅合祖师禅”:晚明禅学中兴的特质

    悟修论思想,云栖认为神秀主张“时时勤拂拭”正是宗门现实修行的有益方法,他说:“昔一友人谓予曰:今人见六祖道‘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’,便将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0962416.html
  • 寂寞陈寅恪

    可想而知。他在一首答北京友人的诗中发问:“优游京洛为何世,转徙江湖接胜流。”接着又抒发出“西山亦有兴亡恨,写入新篇更见投”的世道沧桑的感慨和悲凉幽忧之情怀。  不久,陈寅恪筹足了学费、生活费、路费等各种留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662699.html
  • 以禅喻诗的《沧浪诗话》

    吴可是从创作角度说“悟”,范温则是从鉴赏角度来谈的。那些“以禅喻诗”的论诗诗,大都也是把“悟”作为“学诗”与“参禅”相比拟的关键的。王兹《题友人诗集》云:“学诗玄妙似参禅,又似凡人去学仙。吟得悟时皮骨...

    张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2962925.html
  • 当代名僧巨赞法师传略——仅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

    注;即巨法师笔名之一)著《先自度论》,友人坚执谓是余作,余心异之,而未及览其文,今岁法师复制《为僧教育进一言》,乃获披见,叹为希有,不胜忭跃。求诸当代,未有匹者。岂余暗识所可及耶?因呈拙书,以志景仰。...

    朱 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4463051.html